中原科技城智能科技产业园1#、2#楼已经成功封顶★,雏形显现。项目负责人卢鹏介绍说,2024年12月20日★,伴随着2#楼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完成★,顺利实现了比原计划提前10天喜封金顶,项目主体结构的全面封顶完成★,意味着工程建设转入内部施工和外立面施工阶段★,标志着项目进入冲刺完工交付的新阶段★,这也是继2024年正式开工建设以来★,项目建设的重要“里程碑★”。
加强与各国家级、省级实验室和专家学者的联系,构筑多方协作机制,推动现代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为我省建设国家创新高地提供有力支撑。
开栏的线日晚,全省拼抢一季度、实现“开门红”动员部署会召开,20日,全市拼抢一季度实现★“开门红”动员部署会议召开★。会议释放出“起步就要冲刺★、开局就要争先★”的强烈信号,进一步强化“拼”的意识、提振★“抢”的精神、激发“赶”的动力,确保实现一季度“开门红、开门稳”★。
项目不远处,龙湖金融岛若隐若现★,这里也是郑州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从地理位置来看,项目位于龙沄路以东,龙润东路以北★,是中原科技城的科技创新功能片区(龙湖北部片区)★,也是中原科技城核心区域,处于北龙湖片区一流大学(科研机构)郑州研究院范围内,主要建设北理工郑州研究院的产业技术研究院、科研孵化器、平台研发基地、科技平台展厅、科研办公及配套用房等,项目对于加快郑东新区科技创新高地★、人才高地、开放高地建设,郑州国家创新高地、人才高地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项目拟投资1★.3亿元,按照国际一流标准一体化建成中州实验室总部,聚焦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智造等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培养和集聚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创新人才和团队,积极开展重大前沿基础研究★、推进成果转化和关键技术攻关★,促进生物医药产学研用不断提升★,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全球重要的整合生物学高层次人才输出地、重要的学术活动交流中心,孵化具有较大影响的创新性★、引领性生物医药企业。
未来,建设如火如荼的中原科技城智能科技产业园(北理工郑州研究院)将引入医工融合创新医疗、智能系统与数据技术、信息通信与新兴电子、新兴功能材料相关产业,以合作共建郑州研究院为载体,在郑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落地更多科研项目、孵化更多创新主体。
项目由河南东龙科创服务有限公司下属全资子公司东理实业建设,为加快项目进度,项目方充分利用所有工作面,统筹主楼与地库,主楼上下楼层,加强各工序衔接,采取大范围交叉施工、立体施工的管理模式★,统筹组织安排★,开启了★“5+2、白加黑★,斗严寒、斗酷暑,抢晴天,战雨天★”模式,陆续组织700余名作业人员,掀起项目建设大干快干热潮。
中州实验室加强顶层设计★,科学谋划★,保质保量加快总部建设,联动天健实验室形成资源共享★、高效协同的开放性示范实验平台,产生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领域影响力,构建各尽所能★、各展所长、优势互补★、互促共进的发展格局★。
春节临近★,火红的灯笼已挂满了郑州的大街小巷,同样★“火红★”的还有重点项目建设现场。
打造一流平台,科学谋划发展★。中州实验室是2023年6月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依托河南大学一流学科“生物学★”建设、承担推动科技创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重要使命的科研创新平台,由著名代谢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林圣彩教授指导实验室建设★。
2024年4月,郑州高新区管委会与河南大学中州实验室签订合作协议,中州实验室将依托郑州高新区的政策优势和产业基础★,充分发挥自身在科研、人才培育和成果转化等方面的优势,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科研力量★,项目的签约落地标志着郑州创新体系建设又落下重要一子。新年伊始,项目又入选2025年河南省重点建设项目名单。
同时计划与河南大学、厦门大学等多所高校签订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培养计划★,加快培养和聚集高端领军人才★。
“建设以来,中州实验室锚定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整合生物学创新高地与高端领军人才聚集地的目标定位★,2024年共支持立项32个项目★,其中重点研发9项、博士后托举3项、青年提升计划8项★、青年攻关8项、开放课题2项★、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2项。同时获批设立河南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实验室将人才引育作为中心工作,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
1月10日,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科技城百强榜(2024)》,中原科技城综合评价在全国348个科技城(科学城)中跃升至第15位,排名相比上年度提升4个位次。近年来,一流大学郑州研究院加快集聚中原科技城,已累计签约落地6家郑研院,中原科技城整体呈现科创资源高端汇聚、科技成果高效转化、新兴产业高位集聚★、创新生态持续优化的蓬勃发展态势。
实验室对标国家实验室★,聚焦“生物代谢稳态调控与健康★”“生物代谢过程调控与适应”和“生物代谢途径优化与智造★”三大方向,致力于取得代谢生物学领域的重大理论突破,打造国内顶尖、国际一流的整合生物学科技创新平台,推动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智造等领域的产业转化与升级★,实验室创新体制机制,协同创新,为学者营造开放自由的学术环境。
郑州将扛稳“挑大梁、走在前”责任,以开局即决战、起步即冲刺的拼抢姿态,奋战一季度,夺取★“开门红★”★。为营造良好社会氛围★,郑州日报今起推出【拼抢一季度 实现★“开门红★”】只争朝夕挑大梁系列报道★,展示我市各行各业在开局之际以日保周、以周保月、以月保季的工作面貌,跑出加速度、创出新天地★、干出新业绩的工作状态。
为打造标杆工程★、精品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积极引入先进的科技手段与管理理念★。运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对首栋楼进行了全方位、精细化的建模分析★。通过BIM模型,提前发现并解决了206处设计冲突和40个施工难题,施工效率提高了30%。此外★,还采用了施工机器人、5G智能塔吊、数字化模板智能加工等一系列新工艺、新技术,不仅优化了施工流程★、节约了时间和成本,还有效提升了项目管理的精细化水平★。
“临近春节,项目建设也是火力全开,每日投入人力100人次,正在争分夺秒★,全力以赴掀起二次结构施工大干热潮★。”卢鹏表示,接下来将聚焦目标任务★,紧盯时间节点,在保证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全力争取在2025年取得新突破★,为北理工郑州研究院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培育高端人才、孵化创新产业贡献力量★。
记者走进位于郑州亿达科技园区的中州实验室总部建设项目一期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项目正按照前期科学周密的规划顺利开展。
走进中原科技城智能科技产业园(北理工郑州研究院)项目现场,记者看到★,塔吊高耸机械轰鸣,施工人员紧张有序地忙碌着★,大家铆足干劲赶进度,为项目早日建成奋力冲刺★。
昨日,记者走进中原科技城智能科技产业园(北理工郑州研究院)、中州实验室高新区项目一期,建设现场无一例外★:挂上了★“作战图”★,吹响了“冲锋号”,“拼”进度、“抢”工期★、“赶★”生产,激情奔涌,火力全开,“项”上的力量拉满拼抢张力,汇聚成★“四九”寒天里的精彩交响。